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一億元的啤酒屋-訪宜蘭行口倉庫記事二



這位負責人王先生對於宜蘭觀光業有一番規劃
我將他的文章貼出來如下

打造宜蘭成為心靈故鄉

  • 2008-12-02 中國時報 【王明】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觀光產業」致富時代,根據世界觀光組織報告:「觀光」已成為許多國家賺取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台灣處海洋一隅,地理環境年輕而躍動,地雖小,但山川壯美,海原俱全,民風篤樸。然而,台灣大部分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優勢,沒有凸顯自己的特色,因此造成觀光困境。

 以觀光大縣宜蘭縣為例,一個被譽為模範生的「童玩節」為何只撐十二年即走入歷史?而新的替代節慶「蘭雨節」反應也不如預期,原因何在?未來宜蘭要如何找到新的優勢,進而成為台灣觀光的火車頭,帶動台灣觀光產業發展,身為蘭陽子弟,筆者有些想法。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最新研究報告,二○二○年將會有三億多的觀光客選擇到亞太地區旅遊,占國際觀光客的四分之一。而最近數十年來,西方對「東方神祕主義」如印度的瑜珈術、中國的「易經」哲學思想興起一股熱潮,而這股熱潮將是一股趨勢

 因此,宜蘭想藉觀光活動帶動觀光人潮,開創商機,除了繼續歷年來的活動外,可考慮用「中華文化,宜蘭平台,全球通路,世界市場」的宏觀思惟。以精神文明的本創造物質文明的利,用創意、科技把「東方神祕主義」的元素運用在觀光休閒產業上,來勾勒出未來永續經營的觀光版圖。

 鑑於此,我建議宜蘭應打破舊有的思想框架,跳脫提供傳統服務的舊觀念,利用先天優勢,用宗教文化的概念,規畫「蘭陽閬苑」。宜蘭可依據冥想情境,透過虛擬科技和實體造景,配合宗教儀式,使整個蘭陽平原成為具有附加價值的人間道場或育樂園區,創造一個獨特、有深度的體驗旅遊市場,讓一趟朝聖之旅,產生萬種商機。

 我希望蘭陽閬苑實體地標完工後,包括下列元素:一、具有解惑、心靈洗滌的功能:能自我放鬆、省思、新生、喜悅。二、具有收集宇宙能量的功能:是一個自然能量的能量場。三、具有觀光效益的功能:是一個融合天地的建築,日後形成古蹟。

 在軟體設計上,愈來愈多的人體驗全球經濟大環境困頓,過去唯一追求的金錢、物質目標,在目前比較難實現。而現在動不動就可能失業、被裁員,再辛苦工作也很難累積財富,因此強烈地冀求心靈的撫平、慰藉、與皈依,希望來彌補大環境給人的沮喪感,而這種現象包括社會各階層。因此,可將易經文化的精髓,道家深奧的無為哲學,以及禪宗的意境,作有系統的集結、整理,發展為知識的累積與傳承,使其成為現代人的心靈藥方。

 我認為宜蘭是啟動台灣心靈能量的鑰匙,唯有選擇蘭陽平原作為宗教文化創意的基地,「台灣||蓬萊仙島」的傳說才能成真,而台灣未來的觀光價值才能實現。(作者為台灣國民旅遊發展協會祕書長)



一億元的啤酒屋-訪宜蘭行口倉庫記事一





今天過去剛好遇到負責這裡的民間業者王先生
跟他聊了很多關於行口貨倉的現況
現在這裡是鐵路局招標後給民間承租
但是鑑於之前的經驗 所有商業行為都賠錢
王先生直接說如果書店開在這裡鐵賠的
因為這裡設計不良
不知道哪個外來的白癡設計師
用北歐房屋的設計觀念
開天窗玻璃帷幕把陽光引進屋內
造成屋內像烤箱一樣熱死人了
如果要做生意誰要來?
光是開冷氣的電費就嚇死人了
現在他只好找企業贊助認養這裡
可是光是每天晚上的電費就高的可怕(規定要開燈)
所以他說每當有人說想在這裡開店
他都說:如果你一年打算賠個兩三百萬無所謂就ok阿
聽到這裡我在這古蹟裡開店的夢就醒了

類似的問題應該全台灣都有
大家願意維護古蹟
都想要有美美的建築可以拍照
但是維護費誰出?

言歸正傳
我覺得如果今天行口是在其他大都市如台北台中
就一點都不是問題
車站的黃金地段開餐廳咖啡館都好賺得很
問題這裡是宜蘭
觀光客根本沒那麼多(也只有假日)
加上停車不便根本沒人願意來這裡消費

話雖如此王先生還是用啤酒屋的方式在第一棟營業
(藝術啤酒屋,沒有小菜可點的那種)
他說他在推銷啤酒卷
只要認同宜蘭行口的老闆就會買
(但我去兩次都沒看到半個客人,很空蕩阿)
只要有每個月一千人支持這裡就不會虧本
而且我注意到第一棟沒有採用玻璃屋的方式建造所以比較涼爽
(且沒有冷氣也不燥熱)
可見這裡還是有經營可能的
(否則他是吃飽沒事幹錢太多嗎?)
我猜他是把最好的地點留給自己
第二棟熱得要死的建築就標給其他企業去賠
(他的說法是去為宜蘭貢獻)

但是想一想
宜蘭的歷史古蹟就用來經營啤酒店合理嗎?
(雖然他說是"藝術啤酒店"有掛一些繪畫)
如果要賺錢乾脆開pub酒店算了(如果法規允許我相信他一定會開)
我認為政府就算無力經營
也要做好監督工作
將進駐的產業仔細審核
這裡本來就是用納稅人的錢蓋的(花了一億耶)
應該找一些真正文化產業進駐(不收租金也可以)
觀光客來宜蘭應該不是要來參觀
花了政府預算一億元結果當成啤酒屋來使用的地方吧!

我在想,標題如果換成一億元的舊書店
會不會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