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消失的小眾文化-訪新天新地唱片行有感一



昨天與主惟兄相談有感於
台灣為什麼從未出現足夠的小眾來支持文化發展以至於文化產業在台灣是如此的萎縮?
主惟兄談到前年法國Sketch唱片老闆來問他某一熱門單品能下訂幾張?
主惟兄說30張都太多導致法國老闆感到不可思議
他說:日本首訂起碼就五千張
怎麼台灣沒人聽音樂嗎?
以人口比例換算
日本總人口一億兩千萬是台灣六倍
那台灣起碼也可以訂個500張吧!
聽主惟說那30張到現在還沒全賣完
當然還有日本到處都有的唱片行書店
(大城市某些地方甚至是三五步一間)
這些不禁讓人問:台灣的小眾音樂文化跑去哪裡了?

其實這些問題以前工作時就想過多次了
台灣缺乏小眾音樂人口嗎?
看看這幾年唱片銷售就知道
台灣連大眾音樂人口都缺乏,更別說小眾了
很多地方連一家唱片行都沒有(例如我家羅東這裡)
但是賣音響的倒是有好幾家(我家附近至少就兩家賣音響,真的!)

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
事實說來很令人不安
我跟主惟都同意
台灣人聽音樂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只會盲動的任由主流媒體操弄
今天某個團體紅了就拼命的想蒐集
某個主筆推薦的
就非買到手一聽不可
另一方面是
主流媒體沒推薦的
很抱歉,聽都懶得聽
連了解的興趣也沒有

跟據我的想法
講的更白話一點
台灣人就是喜歡造神運動(別笑,我認為大陸香港也一樣)
喜歡崇拜偶像,大師,音樂天才,神童,音響專家,權威評論......
文化上也是
即使,其中很多是假的
是刻意被製造出來的也無所謂
只要掛上這些神奇的字眼
製造跟著大家一起朝拜神祇的安全感
爛東西也能賣得嚇嚇叫

所以,少有人能獨立的走出來
能逃過媒體的集體催眠
因為團體的溫暖太重要了
沒有他人的認同感
自我就失去存在的意義
可是,弔詭的地方是
歷史告訴我們
文化的發展從來都是小眾文化激盪發展的結果
而非原因
先有小眾的文化成立
才有大眾文化集體的進步
沒有小眾的努力
文化是停滯的

今天的唱片業
就是大眾文化邏輯主導運作的結果
一切功利取向
不假思索的人們
理所當然的接受了商業邏輯下的一切
據此自我標謗為文化主流
而將小眾文化視為"只是一些旁們左道的末流"不懂得真正偉大的音樂"
這些其實都是倒因為果的

因為好笑的是
所謂"偉大的音樂"
在創作的當時往往只有少數人懂得欣賞(或者有資格去欣賞)
自古聖賢皆寂寞
對比今日媒體動輒競相追捧,大力宣傳
與社會價值的集體錯亂
我想說的是:台灣有小眾文化嗎?